2010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工作的精神,我校在普通高考录取中招收了30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目前,这批学生在新疆自治区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预科班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将于2011年9月到我校入读。为深入了解预科班学生的情况,11月4日至5日,学校校长项家祥到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看望了我校30名预科生。党委委员、学生工作部部长郁萍、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尹雷方、教务处副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黄琦陪同前往。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段明社、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基础教学部、学生工作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热情接待了项校长一行。
在师生座谈会上,段副校长首先介绍了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对项校长一行前来调研和看望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段副校长说:民族地区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引导方面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各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全力配合,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预科班学生一年后即将到上海就读,希望东海学院能根据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一些有利条件,以便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上海、适应社会、适应东海学院。段副校长在讲话中指出:新疆地区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等因当地经济和生活发展水平的原因比上海相对要低许多,并且一部分学习和生活费用由国家财政补贴,希望东海学院能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解决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段副校长表示,民族地区学生到上海后,最大的障碍在于语言沟通能力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准备全面详细的资料提供给东海学院,希望能对将来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引导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介绍了学校的招生概况,将学校对学生的教学管理要求也做了详细的说明。该校教务处处长表示看到民族预科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十分高兴,他鼓励预科班学生要努力学好汉语,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为一年后到上海继续学习做好充实的准备。
座谈会上,项家祥校长做了重要讲话。他表示看到预科班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由衷地高兴,第一印象十分良好,预科班的同学们能到上海、到东海学院读书,学校真诚欢迎。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风貌,到上海学习后尽快适应上海的生活、适应东海学院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成绩。项校长说:目前同学们最重要的两个任务一是要过好语言关,要努力学好汉语普通话,这样才能和上海的同学进行顺畅的沟通;二是要继续保持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到上海后安心学习、努力学习。项校长表示,东海学院将尊重同学们的生活习惯,尽最大努力为预科班同学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随后,学生工作部部长郁萍介绍了东海学院的学生管理模式和基本要求,特别针对新疆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着重介绍了东海学院对学生的资助措施,表示会尽学校最大努力,帮助民族预科班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郁萍在座谈会上也对预科班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希望,她说:希望预科班的同学务必要摒弃“我是东海学院的学生不是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想法,在预科班学习期间要服从学校的管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好基础知识,为进入东海学院夯实基础。进入东海学院后,希望同学们能尽快适应学校教育管理模式,遵守校规校纪和法律法规,积极努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顺利完成学业。
参加座谈会的学生代表们在会上纷纷发言,他们对东海学院校领导一行人远道而至看望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对目前许多不解的问题现场提问,项校长等人热情回答了学生的提问。座谈会上,项校长一行还为学生送上了从上海带去的礼物,送去了对预科班学生的关爱。学生们接过礼物都十分开心,他们纷纷表示,非常期待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他们会努力学习,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不辜负东海学院的培养,为国家和新疆地区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期间,项校长一行对预科班学生吃住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全面了解他们在学习、饮食起居、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的管理模式。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乌鲁木齐市北郊的米东新区,是一所新疆交通厅管理、教育厅业务指导、教育部备案的大专层次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学校坚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抓好党团及学生社团组织建设,认真推行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和校务公开;强化以人为本服务意识,细化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新招收的民族预科班学生能在这里学习,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的精心培养,将为到上海求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也期待着首次招收的这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我校就读后能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图为与会双方领导)

(图为项家祥校长为学生送上小礼品)

(图为师生合影留念)

(图为双方校领导合影)
学生工作部 蔡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