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3月25日下午“与劳模工匠面对面,点燃技能报国梦”系列讲座的首场讲座在匠兴苑报告厅拉开序幕。全国劳模、上海工匠、上海市技师协会会长、上海东海新型技师学院副院长徐小平以“工匠精神:谈技能人才的修炼”为主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独到新颖的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龙燕主持讲座。
徐小平从精神本源、创新能力、思辨能力、行事能力、工匠的主要特征五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的讲座。他从中西方哲学、传统文化、艺术、科学、数学、物理学等视角和维度做了精彩讲解。
徐小平在讲座中谈到:他从17岁做学徒一直到60岁退休,43年没有离开过机床这个岗位。“执着专注”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5岁这一年,他感受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无比的喜悦,从此便投身于这份职业,一辈子乐在其中。他还从儒家思想的角度解读了“愉悦的源泉”,即愉悦来自于“无所为而为”。
徐小平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做事把利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失败的可能性大于成功性。他还谈到“做事就是目的,不为什么,就是想把它做好而已。”他还讲解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亲身经历,从他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待工作的“精益求精”。对待创新,徐小平引用了海德格尔的一句话:“艺术是真理的原始发生”。他通过爱因斯坦拉小提琴、贝多芬谱写命运交响曲、冰雪融化了以后是“春天”等故事和例子,告诉我们要打开思路,从知识、技术中跳出来,用我们的精气神不断地修炼。
讲座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龙燕进行总结。她希望同学们:静得下心、沉得下去、执着专注,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跳出固定的逻辑思维,不断创新。
此次讲座,是东海马院开展“与劳模工匠面对面,点燃技能报国梦”的有益尝试,学院未来将继续推进“劳模工匠”进课堂讲座,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果,以劳动教育推进“五育融合”,培育“五育并举”人才。
听完讲座,学生纷纷发表感想。
护理232班周子渲:工匠精神,是一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总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他们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电商233班石昊轩:今天很荣幸能有机会近距离聆听徐小平老师的讲座,徐老师讲的很好,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要跳出固定的逻辑思维,才能更好地创新。现在我们国家特别需要创新型人才,我们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影视222 班王楷涵:今天徐小平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听得特别认真,我觉得做人一定要敢尝试,一定要不怕挫折,大胆创新!劳模工匠是新时代的楷模,不论何时,一定要学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并传承下去!(通讯员 张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