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深入开展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的战略部署,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联合专场招聘活动,全力促进我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充分就业。2025年4月27日下午,“闵”进校2025年校企人才对接遴选会暨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专场招聘活动在东海源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产教融合提质赋能、校企共育新质人才”为核心,通过政策联动、校企对接、党建共建等多维度举措,推动区域产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深度衔接,为闵行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活动邀请到闵行区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朱俊杰,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郭剑英、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梅静莅临指导,学校校长贺瑛、副校长郁萍、校长助理张居阳、招生就业处处长蔡建平、机电学院院长杨萍出席活动现场,23家企业嘉宾及HR代表、学校和机电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相关同志及学生共计500余人共同参加。
贺瑛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她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上级部门、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表示感谢和欢迎。贺校长指出,学校聚焦“3+6”产业,紧密对接国家及上海市产业升级转型步伐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形成了面向“2412”(2个先导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4个重点产业: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时尚消费;1个新赛道:元宇宙;2个未来产业:低空经济、智慧养老)产业集群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构建了新一体两翼的专业布局,加速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人才培养进程。
活动伊始,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成果视频回顾,展现了东海学院与莘庄工业区企业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协同育人成果。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郭剑英在讲话中详细阐述了工业区的人才战略布局,作为全市首批市级工业园区,莘庄工业区不再满足于“制造工厂”的标签,而是全力向“智能智造生态圈”转型。“东海模式”是成功的起点,但绝不是终点在莘庄工业区,每一颗螺丝钉的转动,都在参与时代的进程,而青年学子的加入,将让这份“制造”升华为“智造”。
活动现场,校长助理张居阳与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郭剑英启动新质人才共育基地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揭牌仪式。莘庄工业区作为闵行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地,后续校企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共育等。该仪式标志着学校与工业区在产教融合领域进入新阶段,充分体现“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
随后,副校长郁萍表彰优质企业并为“最佳雇主单位”授牌。学校与莘庄工业区通过动态评估企业人才需求匹配度,对在“精准引才育才”中表现突出的企业授予称号,以强化示范效应。施耐德维科精密企业获评“最佳雇主”,彰显了区域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与深度投入。
党建共建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纽带,在校企党建共建签约环节,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与机电学院党支部、莘庄工业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党支部与机关党总支第二党支部达成合作。这一创新模式以党建引领促进就业落实,构建“党建+就业”联动模式,推进学校党建与就业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了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赋能产教融合注入红色动能。
随后,学校同步开展重点企业带岗宣讲,从23家企业中挑选出产业布局与学校专业设置匹配度高、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和规模的优质企业进行现场推介。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上海维科精密模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朴维自控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第八〇二研究所4家企业应邀参加宣讲,我校480余名学生来到现场,与企业嘉宾交流,积极自我推荐,实现了良好的双向互动。23家企业嘉宾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工作环境、企业文化、职业发展等,介绍企业需求、人才培养机制、发布就业岗位、简历投递方式等信息。企业代表表示,此类活动不仅缓解了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缺口”压力,也为学生提供了“零距离”对接产业需求的平台。
据统计,此次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56个职位, 近260余个就业岗位,现场投递简历1100余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近360余人。部分用人单位纷纷表示希望后续能与学校推进更深入的校企对接,有效搭建了学生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桥梁,精准对接用人单位与学生需求。
学校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以党建为纽带,推动校企资源互通与人才共培,联合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不断优化校园人才供需对接模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协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讯员 张春)